思维训练 ╳ 目标规划 ╳ 精准练习
畅销名作《心态致胜》进阶实践版,让你不再纸上谈兵
12个明确的学习目标,20个立即可用的学习单
一步步帮助教师与家长打造成长导向的学习环境
本书特色
◎思维训练:全方位学习指南,帮助教师与家长打造成长型思维的学习环境
◎目标规划:以月为单位,每个月设定学习目标与教学主题,逐步完成
◎精准练习:提供大量范例、步骤与学习单,陪伴学生达成目标,自我成长
每月一个目标,培养孩子与自己建立成长性思维
一个三岁的孩子,对所有事物充满好奇,有着旺盛的学习力;随着年纪增长,却常常因为害怕做错或失败而提早放弃,告诉别人「我做不到」。
是什么打住了孩子的学习?
是什么停止了他们的好奇心?
是定型化思维。
二○○六年,史丹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萝.杜维克(Carol Dweck)提出她累积多年的研究论述,向世人介绍两种思维方式,「成长性思维」与「定型化思维」。这两种思维方式的研究,影响后续二十多年的企业管理、人才培训、心理成长与教育学习。
什么是成长性思维、什么是定型化思维呢?
偏向定型化思维的人,相信每个人天生拥有固定的智力与才能,避免挑战与失败,容易自我设限。
相反的,拥有成长性思维的人,相信透过后天学习与努力,每个人都能有无限潜力,因此不畏惧困难,勇于尝试。
本书灵感来自杜维克的论述,长年的教学经验让两位作者深信,不是只有企业或社会人士需要成长性思维,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学的概念。若能从小开始练习,更能鼓励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,迎向挑战,不畏困难;失败并不可耻或沮丧,它是精进自己的大好机会。
今天开始,就跟着这本书,每月设定目标,一步步达成目标!
内容提要:
本书每一章都配合学年中的一个月分,不论你从哪一个月开始,从头开始即可。
第一个月:教育是练习,不是完美
介绍两种思维方式的定义、特质与案例。请先设定目标与思考未来,好让你能开始想像你的成长性学习将会/不会是什么模样,以及你必须做什么样的努力和调整以达成目标。
学习工具箱:我的成长性SMART目标
第二个月:人人都能学!
如果要以五个字总结成长性思维,那就是「人人都能学!」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潜力,别在开始前就放弃了。
学习工具箱:成长性思维的课程计画书/思维测验:我是哪种思维呢
第三个月:我的大脑像肌肉一样成长!
大脑主掌了学习,本章将讨论成长性思维背后的科学,大脑如何发展?又是如何成长?
学习工具箱:认识你的大脑/制作脑模型
第四个月:我是这个学习团体的重要成员
与学生或学习成员建立安稳、安全的关系是成长的关键,当孩子担心:「如果我失败了或做不好时,该怎么办?有人会帮我吗?」时,让他知道有人支持他。
学习工具箱:人际关系自我评估/改变教室氛围的步骤
第五个月:我们爱挑战!
为孩子设定一个具挑战性的目标是重要的,与孩子一同设定目标,讨论该如何达到目标,带给他们更多期许及鼓励,更是必要。
学习工具箱:公平与平等的课程规划/设计差异化的挑战
第六个月:意见反馈是礼物,接受吧
意见回馈是建立成长导向课堂的关键要素,怎样的赞美才是好的赞美呢?
学习工具箱:练习赞美
第七个月:没有计划的目标只是愿望
什么是恒毅力?如何培养孩子恒毅力?该如何藉由协助他们追求值得投注热情与坚持的目标,来帮助孩子发展恒毅力?
学习工具箱:培养恒毅力的活动/与学生探索目标
第八个月:错误是学习的机会
在学习的过程中,难免失败。如何在失败中学习,化为下一次成长的力量?
学习工具箱:从错误中学习/设计自己教室的建设性瓶颈点子
第九个月:「不知道」跟「还不知道」有差别!
「还没」力量大。透过不同的评量方式,帮助你拟订计画,在学习中融入「还没」的力量,鼓励孩子精进。
学习工具箱:专题式学习/形成式评量
第十个月:我做得到!
学习的尾声,协助孩子安排即将到来的假期,该如何延续成长性思维呢?
学习工具箱:练习自我对话/假期的学习单
第十一个月:如果我不照顾自己,就没办法照顾别人
在辛勤工作一年后,培养健康的习惯,让你的身心灵重新出发,迎接下一回合的挑战。
学习工具箱:给老师的「引导式日志」
第十二个月:新的一天是新的成长机会
假期是放松心情,也是自我成长的好时机,本章将提供你许多学习的资源,趁着假期好好充实自己吧。
学习工具箱:设定五种情境的练习
部分内容连载:
《第二个月:人人都能学》
成长心态教学所带来的影响
当艾希莉一进幼儿园,她的教师立刻知道自己面对了一个定型化思维个案。每当艾希莉遇到稍有难度的挑战,她就会交叉双臂,开始哭,然后跺脚离开。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,只要遇到一点困难,她就会宣称:「我再也不要上学了!我学不会。这太难了。」
艾希莉的老师开始采取严密的成长性思维教学模式介入。
每当艾希莉稍微做了一点努力就放弃,老师会鼓励她再试一次。当艾希莉再试一次,老师会赞美她投入的努力。有一天,老师跟艾希莉谈起定型与成长性思维。她告诉艾希莉,包括接受挑战,以及从错误中学习,是拥有正面的学习态度。她告诉艾希莉,永远不要为犯错而感到懊恼,因为犯错正是脑部学习与成长的方式。每一次当艾希莉犯错或遇到挫折,老师就会说:「噢,看哪!你的脑袋在成长!」
渐渐地,艾希莉开始对学习有了信心。她会尝试新事物,试图结交新朋友,并用她过去不愿意采纳的方式,去面对学习及社交上的其他挑战。艾希莉的老师向她展现了成长性思维的力量。在一学年结束时,这个曾经对凡事都兴趣缺缺且充满防卫心的女孩,已经转变为一个主动参与、满怀好奇的学习者,并对自己克服艰难任务的能力深具信心。
研究指出,教导学生成长性思维的概念,能对学生的成就带来正向影响,就如上述艾希莉的例子。事实上,研究者发现,只要一堂短短四十五分钟、有关脑部发展与思维的课程,就足以看见成效。
教导成长性思维之价值的相关研究
PERTS(The Project for Education Research That Scales,拓展教育研究专案中心)是史丹佛大学的一间应用研究中心,致力于研究学习动机。包括杜维克、以研究思维著称的心理学教授大卫.叶格(David Yeager)及著有《数学思维》(Mathematical Mindsets)一书的作者乔.波勒(Jo Boaler),均是PERTS 的研究伙伴。其中《数学思维》更是有志运用成长性思维教授数学的教师必读刊物。 PERTS 做的研究多半专注于思维。该中心执行长大卫.伯尼斯库(David Paunesku)及研究团队于二○一五年发表了一份探讨思维训练的报告,为提升学生动机及成就,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。
伯尼斯库及研究团队想要设计出一种增进学习成就的方式,不只能在某所特定学校奏效,更能扩展到全国各校。
研究者为了增进学生成就,以两种方式的心理介入(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)模式进行测验第一种被称之为「目的感」(sense of purpose)介入模式,该模式帮助学生了解他们所受的教育将如何协助他们达到远程目标。基本上,这回答了学生常问的「为什么」:为什么我要学习?为什么做这个作业很重要?
第二种是「思维」(mindset)介入模式,让学生学习成长性思维。具体而言,就是每个人都有学习能力,而学业上的困难与挑战,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,不代表失败或有所不足。
参与这项心理介入模式的学生当中,约有三分之一被列为高中即将退学的高风险群。在观察这些高风险学生的成绩后,研究者发现,接受介入模式的学生其平均分数显著提升。
另一项研究也显示,思维训练与提升成绩及参与度之间有高度的关连性。研究发现,受过思维训练的学生其测验成绩表现明显进步,而受过训练的女生数学成绩胜过未受训练的女生。这可考虑作为未来的教学策略,以拉近数学教育长久存在的性别差异。
还有一项研究发现,在学习成长性思维的学生其学业成绩表现进步中,更特别指出非裔美籍学生明显进步,并表示在接受思维训练后,他们更重视也更享受学校生活,显示这有可能作为未来缩减种族成绩差异的教学策略。
所以这些研究传达了什么讯息?这是在告诉我们:学习成长性思维的学生,学到了他们有能力在各个领域达成目标,并证明确实如此。因为他们接收到的讯息是:大脑有能力成长,但必须受到驱策及锻炼,才能经历到成长。学生一旦接收这项讯息,便有能力应用在学校的课业上。换句话说,当学生被教导「每个人都有能力在各个领域达成目标」,他们就会以更快的速率达成目标。
作者简介:
安妮.布鲁克(Annie Brock)
堪萨斯州立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士,于沃西本恩大学(Washburn University)取得教学证书。曾任图书馆媒体专员与高中语言艺术教师,现任自由撰稿人与教育科技顾问。着有《Google Classroom入门》(Introduction to Google Classroom)。目前与先生杰瑞及两个孩子居住于堪萨斯州霍尔顿市。
希瑟.韩德利(Heather Hundley)
沃西本恩大学初等教育学士,贝克大学(Baker University)教育与学校领导硕士。曾任小学教师十二年、职前教育督学及沃西本恩大学客座讲师。现任堪萨斯教育服务中心(Greenbush Southeast Kansas Education Service Center)教学辅导专员。被提名为二〇一六年总统杰出科学数学教学奖堪萨斯州候选人。目前与先生麦特及三个孩子居住于堪萨斯州霍尔顿市。
译者简介:
王素莲
辅仁大学社会系学士,辅修英国文学,纽约长岛大学企管硕士。曾任职信谊基金出版社、讲义杂志、天下文化、数位时代杂志。现从事文字工作。曾获国科会研究创作奖,译有《如何吞下一头大象》、《甘特寓言》系列丛书十五本、《别找我麻烦》(合译)、《交个朋友吧》、《脸书世代的网路管教》、《翻转学习》、《没人懂你怎么办》等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