★ 世界科幻界诺贝尔奖“雨果奖”得主郝景芳、华人科普界重磅大奖“吴大猷金奖”获得者王立铭,为家长提供面向未来的教育实操方案
★ 郝景芳以她作为科幻作家对未来的前瞻思维,和作为经济学家对社会的分析与洞见,以及身为人母对孩子的敏锐和关爱,携手科普启蒙达人、浙江大学教授、科学家奶爸王立铭,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“童行学院”,潜心研究真正能帮助家庭和儿童面向未来,获得适应未来世界核心素养的教育。
★ 我们常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,却忘了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。人的能力属于新时代还是旧时代,将影响未来三四十年的命运。
★ 未来已来,十几年后,今天的职业70%将被机器取代。在这个科技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,本书从人工智能时代应该如何学习谈起,涵盖5大未来世界需要的能力——大脑力、学习力、科学力、思考力和软实力,30个颠覆传统认知的革命性策略,80条避免中国式焦虑的育儿锦囊,帮助父母在孩子0-7岁成长关键期,全面打好基础,当孩子长大、成年,无论面对怎样多变的环境,都能游刃有余。
★ 关注未来的同时,针对当下最令家长头痛的教育难点,如:数学启蒙难、幼升小衔接难、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难等方面,提供科学实操方法,让育儿变得更轻松,让亲子关系变得更亲密。
内容提要:
人类学习能力的精华,都凝结在孩子身上。
事实上,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成什么样,可能很多人不关心,或者说只看看电影就够了,但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怎么办,这是关系到生活的重要问题。
几乎可以肯定的是,人工智能技术在不久的未来就会威胁人类的工作。
作者曾经采访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十来位专家:未来人工智能会替代多少人的工作。各个专家的估计有一定差别,但他们的共识是:在未来的10~20年,随着机器学习快速发展,人工智能会在各个领域大面积使用,目前的重复性劳作、简单的脑力和体力劳动,未来交给人工智能去做的可能性是很大的。
具体有多少工作会被取代还说不清,白宫的报告给出的数字是当前工作的 47%,麦肯锡的报告估计是 49%,Siri 的创始人之一诺曼•威纳尔斯基估计的数字是 70%。即便按最低估计看,也有近一半人的工作受到威胁,不可谓不严重。
当我们的孩子们长大踏入职场,他们将面临怎样的生存环境呢?
如果真的出现大量工作被取代的情况,可以预测,未来的工作需求将是两极分化的。在人工智能可以取代的工作领域,工作机会越来越少,人员冗余,职业收入也会越来越低。相反,在人工智能无法取代或者全新的就业岗位上,工作机会越来越多,人才越来越抢手,工资收入也会越来越高。人的能力属性属于新时代还是旧时代,将对收入水平产生重要影响。
那么我们该怎样让自己和孩子做好准备呢?
目录:
第一章 激活大脑力
传统教科书上只说如何用奖惩实现教育,但实际上,儿童的学习远远不止这些。与人工智能的学习方法相比,孩子的学习有一系列非常独特的学习特征:以偏概全,走神,厌倦,出错,依赖情感,叛逆。但这些特点反而是人类小孩的优势。
第二章 提高学习力
人类基因经过数十万年进化,语言能力、物理空间能力、运动能力等已经变成了先天的本能,但可能是因为出现时间太短,文字阅读和数学还没能成为人类的本能。因此,“幼升小”以后学习困难,不是因为一部分人特别笨,而是因为我们都天然地缺少阅读和数学基因,必须靠后天努力来建立思维通道。
第三章 培养科学力
对于绝大多数将来不会直接从事科学的孩子来说,生活在一个技术爆炸的时代,科学技术持续和强有力地改变我们已经习惯了几千年的生活,用科学的逻辑思考,用科学的方法验证,这样科学的“方法论”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力量的生活方式。
第四章 锻炼思考力
埃隆•马斯克的重型猎鹰火箭载着一辆特斯拉汽车开往火星的画面,让大家又一次热议起这位奇才的“第一性原理”思维方式,也就是回归事物本质,实现颠覆式创新。越来越多人开始明白,面对未知的未来,我们不光要教会孩子知识和学习方法,还要教给他们顶尖高手具备的思维方式。
第五章 塑造软实力
假如你的孩子在家人面前表现得很活泼,在外却很内向、羞怯、不自信;情绪化,喜欢以自己为中心;不愿接受批评、害怕失败、害怕被人拒绝;持久性和意志力比较差,做事容易半途而废,自我管理能力不足。这样或多或少,都已经开始有软实力不足的问题了。
作者简介:
郝景芳
第 74 届世界科幻大会"雨果奖"得主;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、作家、两个孩子的妈妈;2018年世界青年领袖;财富杂志40岁以下商界精英;著有《北京折叠》《人之彼岸》等作品;儿童通识教育品牌“童行学院”创始人。
王立铭
加州理工学院博士,浙江大学教授;神经生物学家,科普作家;作品《上帝的手术刀》获得华人科普界最高荣誉“吴大猷科普奖”;儿童通识教育品牌“童行学院”教研总监,联合创始人;两个孩子的爸爸。
童行学院
"童行学院"由世界科幻雨果奖得主郝景芳发起,是为3-12岁孩子提供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系统性通识教育课外学院,内容融合科学、人文、艺术、思维4大学习领域,从知识、视野、思维多维度提升儿童认知和能力水平,使他们成为人生主动的学习者和探索者。同时也帮助父母迭代教育理念和方法,用面向未来的家庭教育培养适应未来时代的儿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