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M49.20
【台】 间歇高效率的番茄工作法
Price RM49.20
Availability Pre-Order
Quantity
Description
Highlight

工作25分钟、间歇休息5分钟,
是最理想、效率最不会下降的方式
★ 全球数百万人实证的高效时间管理术 ★


◎ 国际媒体、全球畅销书、高效大师、顶尖人士争相引用的时间管理法
◎ 「番茄工作法」创始发明人首度授权繁体中文版
◎ 风靡30年经典,为数位时代全新修订改版,
◎ 帮个人与团队提升专注力、精准达标!

★ 《华尔街日报》、《哈佛商业评论》、《卫报》、《每日邮报》盛赞推荐
★ 准备考试、规划专案进度、掌握团队进度、自主进修学习都适用
★ 从个人到团队,可运用于各层面,实现大小目标
★ 本书附有图表范例说明

本书你将学到:
.整套番茄工作法的五步骤:计画、追踪、记录、加工、想像
. 25分钟途中被打断,该怎么办?
.如何解决想起身喝点或吃点东西,想上网查资料的头脑干扰?
.如何避免被同事、同事、电子邮件的外部打扰?
.一天可以做几轮番茄钟最有效率?
.如何把番茄钟应用在团队工作?

内容提要:
1987年9月,法兰西斯科·西里洛为了考试,需要念完三本书,
却静不下心,因为干扰太多,容易分心,也没拼劲。
无意间发现,厨房里的番茄钟计时器,让他重拾平静,准备周全,通过考试。

1992年,他把「番茄工作法」系统化,研究出──
为什么番茄钟会有效?一个番茄钟时段该设定为多久?
一天能进行几轮番茄钟时段?每个番茄钟时段之间,需要休息多久?

1998年到1999年,开始传授这套时间管理,经过无数次实验与验证,
他发现,工作25分钟、间歇休息5分钟,是最理想、效率最不会下降的方式。

2006年,将番茄工作法写成书,自费出版,截至2013年,电子书下载次数超过200万次,改善数百万人的工作效率,受到国际媒体、时间管理大师、顶尖人士引用。

◎ 间歇、高效率的最佳单位──25分钟
一般人会想一口气、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完,但往往效率不彰,越做越没劲,
番茄工作法之所以有效,在于有助发挥间歇、高强效的专注力,
一个番茄钟只有25分钟,不可打断、不可分割,没有半个或1/4个番茄钟,每天检视该做的事,并预先为每项任务规划需要多少个番茄钟才能完成(本书提供专属表格)。

执行任务时,当一个番茄钟结束,必须间歇休息5分钟,马上放下工作,趁机起来走一走、喝杯水、想一下放假去哪里玩、跟同事聊天说笑…… 让头脑消化吸收刚才25分钟的工作内容。

但休息时间不可做很费心神的活动,例如:跟同事聊工作,写电子邮件,打重要的电话…… 避免妨碍头脑整合,影响下一个番茄钟的专注度。

如果规划一项工作超过5到7个番茄钟,就表示这件事太过复杂,必须拆解成小事项。

◎ 与时俱进,为数位时代、团队合作全新改版
但经过三十年,网路和社群媒体改变我们的习惯与行为,在资讯不眠不休的数位时代,番茄工作法如何发挥功效?

于是,本书为最新增修版,除了解决头脑与外部资讯干扰,还首度提出团队如何使用番茄工作法来节省时间和提高生产力,并附有大量图表范例,详细拆解番茄工作法的方法与架构,更完整分享达标的时间管理心法,产生改变人生的强大动力。

只要利用25分钟、间歇休息5分钟的高效成功单位,
不仅学生能改进读书方式,专心念书;
上班族还能改善工作方式,拿来解决复杂问题,完成更多工作;
主管更能提高团队合作的效率,达成目标。

部分内容连载
我现在还清楚记得番茄定时器首次响起时的感觉,那是一种非比寻常且难以名状的平静。先前,我的头脑像一叶扁舟,在暴风雨里摇摇荡荡不由己:「我得通过考试,有3本书要读,但考前没多少时间,绝对读不完,况且我难以专心,总会分神,也许该搁下书本不理考试?也许该搁下书本做其他事?」

当番茄定时器响起,第1个番茄钟时段结束,汪洋却变得风平浪静,我才发现,原来我做得到。

我想设定下一个番茄钟,而且方才的第1个番茄钟只设定为2分钟,不是后来认为理想的25分钟。

由于我重获平静,重拾掌控,所以通过了考试,并开始研究番茄钟:「为什么番茄钟会有效?一个番茄钟时段该设定为多久?一天能进行几轮番茄钟时段?每个番茄钟时段之间,需要休息多久?」我花许多年找出答案,开发为一套增进效能的工具,顺理成章取名「番茄工作法」。

在我撰写这篇新版序之际,当初为社会学考试设定的第1个番茄钟犹在耳畔滴答,如同一位老友。

从1987年9月迄今,超过三十年,许多事情早已改变:网际网路和社群媒体改变我们的习惯与行为;智慧型手机告诉我们何时需要出门看电影、告诉我们先前车上订的餐点即将在5 分钟后送到家里;各种社群媒体和应用程式全天干扰不休。在这数位时代,番茄工作法如何发挥功效?

最常带来干扰的事物,其实始终是头脑。我们心里有各种干扰,例如:忽然想订披萨、更新脸书动态或整理书桌,这些依然能凌驾外部干扰,如电子邮件或脸书通知的叮叮声。面对内部干扰的最佳方式是加以接受,心平气和处理。

基于番茄工作法的原则,你可以记在手机、电脑或纸上,等番茄钟时段结束再处理。这样一来,你不是一径当成无谓的干扰,而是留时间妥善衡量是否重要。如果你在短时间内面临太多内部干扰,基于番茄工作法,你必须搁下工作、休息一段较长时间。

一颗番茄钟帮我提升自我、实现目标
1980年代末期,在大学的前几年,我想出番茄工作法的基本概念。

当年,我过关斩将考完大一的各个考试,兴高采烈,之后却开始提不起劲,效率低落,心头困惑不已。每天我到学校上课,上完回家,无精打采,不知自己在干么,简直在浪费时间。考试接踵而至,我却变得难以招架,眼睁睁看时间白白流逝。

某天,坐在自习教室里,我忽然以批判目光看同学,更看自己:我是如何安排事项、与人互动、研读学习。显而易见的是,我感到困惑的根源在于干扰太多、分心太多,干劲却太少。

我拿个可耻的问题扪心自问:「你能不能读书──好好读书──10分钟就好?」我需要客观的定时,一位时间导师,结果在厨房找到一个番茄形状的料理定时器─我的番茄钟。我没有剑及履及,立刻好好读10分钟,而是多费了番时间、多费了番功夫,但最终成功了。

我跨出第一小步时,发现番茄钟的奥妙。靠这个新工具,我开始改善读书方式,后来更改善工作方式,拿来解决复杂问题,甚至考虑实行于团队合作,逐渐开发出这本书将探讨的番茄工作法。

多年来,我在公开课堂上教番茄工作法,也在团队研习上教番茄工作法。愈来愈多人起兴趣,询问这套方法的内涵与应用,所以我感到有必要详加讲说。但愿番茄工作法能协助更多人提升自我,实现目标。


作者简介:
法兰西斯科·西里洛(Francesco Cirillo)
番茄工作法创始发明人。

西里洛顾问公司的创办人,以柏林为据点,跟许多全球大企业合作。
在大学时代,他想花更少时间做更多事,遂发明番茄工作法。

2006年,他出版最初的番茄工作法电子书,下载数超过200万次。
现在这个版本是本书首次进入零售通路,在书店公开上市。

译者简介:
林力敏
辅仁大学翻译所毕业,曾获联合报文学奖、梁实秋文学奖、林荣三文学奖等国内重要文学奖项,曾任联合报〈缤纷版〉专栏作家。爱骑车兜风,持续探索各类新知、探究文学与人生。

译有《人生胜利圣经》、《谷仓效应》、《精准提问的力量》、《圣诞男孩》、《临界点》等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