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为什么有人会读书,有人不会?它是个谜。
我可以不会读书,但是我不能不上进。
不上进,只会剥夺我人生原本就有的快乐。 」
—— 汪培珽
汪培珽终于要谈「用功读书」这件事了。
明明知道,这将是她写作生涯里,最畅销的一本书,却排在这么后面才写;
因为她知道光是「会读书」,在这个时代,也可能是最危险的。
父母从容面对孩子学业的30个观念,是本书的重点。
汪培珽还写了五封信给家长和孩子,
其中两封,应该没有父母不想知道里面写了什么:
第一封信:为什么要用功读书
第二封信:骗自己用功读书的方法
「如何让会读书的孩子有正向的人生」,或是「让不会读书的孩子也有快乐、踏实、豁达的人生」,才是做父母的要真正关心的事,对吗?
「肯读书」、「会读书」、「书读得好不好」只是一个概念的说法,
当我们还在作学生阶段,愿意花时间去读书和学习,就代表这个孩子是上进的。
现代社会,人只有「会读书」这一项能力,当然是行不通的。
可是,这整本书里,汪培珽想先只谈一件事:
父母如何从容面对小孩学业问题的30个观念。
当父母的观念是正确的,才是整个国家的教育可以愈来愈进步的基础。
内容提要:
如果父母一心只想看到怎么让孩子成绩好、分数高、考进一流学府的方法,那么我怕这本书会浪费你的时间。
这里只有心法,没有方法。
方法一定要自己花时间去摸索,才能找出最适合自己和孩子的。
整本书谈到了从容面对小学阶段的30个观念,或许你还可以自己看出来第31、32、33个。
在我家姊姊弟弟还未进入小学一年级前,这些概念就已经在我的脑海里成型了。不要问我为什么事先知道这些事情,或许是上辈子,父母该做的错事,全都被我犯过了,投胎时脑袋没清空,于是自然地知道哪些错误不可以再犯。
当我相信我带领孩子走的是正确的路,我就不管旁人说什么,勇往直前就对了。
最后,未来就在我眼前一点一点地出现,它们与我想像的几乎没有差距(好险)。
你不相信也得相信,姊姊弟弟如今已经十几岁了,有关学校里的事情,我根本没花什么力气在上面。因为孩子从父母身上需要看到的是「方向」,而不是方法。当父母的观念是正确的,方向就会是正确的。
至于方法,不管是大人想升官发财,还是小孩想用功读书,都一样,每个人都必须一边过日子一边去摸索出自己的来。别以为我不需要摸索,我到现在还在摸索,因为小孩又不是雕像,每天都在长大呢。
除了30个观念,汪培珽还写了5封信──
因为她知道,很多父母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说「为什么要用功读书」的道理。
【给「小学一年级孩子家长」的一封信】──父母慢慢走,孩子才能从容跟上
【给「国中一年级孩子家长」的一封信】──鼓励、陪伴、不放弃
【给国中生的第1封信】──为什么要用功读书?
【给国中生的第2封信】──骗自己用功读书的方法
【给父母和孩子双方的一封信】──如果孩子天生不是读书的料呢?
最后有14个Q & A,那是家有小学生的父母,最频繁出现的疑问,但其实父母问来问去都无法深入到问题的底层。问题的最底层,应该是第30观念说的:
培养孩子还很重要,但亲子间的感情浓度,才是这场关系里最珍贵的地方。
作者简介:
汪培珽
当初她并不知道青少年还需要陪伴
需要疼爱
需要叮咛
需要关心
需要包容
就像小时候的需要一样
但是她统统给了
现在她终于知道
这些东西没有一样青少年不需要
当初她知道青少年不需要威胁
不需要脸色
不需要贬损
不需要叨念
不需要利诱
就像小时候的不需要一样
现在她终于知道
没有这些东西他们才得以如此强壮
专题作品有十本:《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》、《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》、《还好我们生了两个孩子》、《父母的保存期限,只有10年》、《管教啊,管教》、《孩子知道你爱他吗》、《会读书》、《管教小书-理智断线前》、《相亲相爱是什么》、《亲爱的,你有挂号信》
汪培珽手记有八本:《金汤匙里的毒药》、《真的放手让你飞》、《别在半夜喊妈妈》、《不可以交男朋友的100个理由》、《偷偷爱着你》 、《听话,不要一直看手机》、《坏人我当》、《臭脸的岁月》
翻译的青少年小说有一本:《纤纤小手让你握着》童同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