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M40.50
【台】 别在半夜喊妈妈
Price RM40.50
Availability Pre-Order
Quantity
Description
Highlight

爸妈先不要急着抱怨:为什么我的小孩都不跟我说学校的事?
常常问题的关键是卡在:
父母老像个陀螺似地转个不停,小孩就很难有机会跟你说话。
小孩子,只要看一眼父母的脸色,就知道「现在我还是闭嘴比较聪明」。


我以「我的日常生活」为经线,然后用「滚滚时间」当纬线,编成了一本本的《汪培珽手记》。

每一篇都是独立的故事--「翻到哪篇,就可以立刻读哪篇」,这对现代忙碌的父母来说,可能是最没有压力的了。基本上是,我想对你说什么,我就写什么。就好像换个场景,我们俩约了去喝下午茶,我对你娓娓道来我生活里的酸甜苦咸。

这次的手记做成了厚厚饱饱的开本,希望让你有「随时可以带我出门」的自在感觉。

内容提要:
「你不要这么没耐心嘛。」先生说。
我当时没反驳,只是默默听着。
坐在床缘的我,突然有种好大的失落感,久久不能平复。
因为我知道,我真的很不应该这样对孩子。

汪培珽手记
姊姊十二岁半,弟弟十岁,那一年发生的故事
孩子愿意缠着父母的时间,其实非常短暂;
孩子会在半夜喊你的机会,根本没有几年。

请不要嫌弃这些生活中的琐碎,
换个心情「享受」它,你会发现,原来这就叫幸福。
1绝大多数的父母都很重视孩子的品格教育,但是,怎么才算重视呢?
2如果孩子在外受了委屈,公道要不要讨?
3孩子是错了,但我真的需要这么大声说话,孩子才会改过吗?
4好老师的定义是什么?
5好朋友不多,不代表不合群。朋友很多,也不代表不寂寞。
6当孩子不是发自内心想要忍耐时,那么「忍耐」的美德,就失去了它的意义。
7在还没通盘了解整件事的情况下,我总是选择对孩子「少说话为上策」。
8和孩子意见相左,听谁的?
9如果打孩子,就可以让孩子上台大,你会打吗?
10明明不喜欢自己被这样对待,为什么不敢说「我不喜欢」?
11孩子的得失心重,是天生的吗?
12当孩子行为失常时,除了纠正孩子外,还有更重要的事可以做……
13看孩子不顺眼?别忘了,那跟遗传脱不了关系……
14孩子情窦初开,该鼓励?还是先压抑呢?
15同样的错,父母老是一直犯,谁可以出面管管父母?
16爱孩子的机会随手可得,只看你把握住了没……
17永远要给孩子机会……
18小孩子,只要看一眼父母的脸色,就知道「现在我还是闭嘴比较聪明」。
19父母作的决定,不见得都比孩子的正确,我们不要太固执……
20孩子不理你,千万别紧张。愈紧张的父母,孩子愈不想理你……
21青少年不在乎父母说的话吗?
22你恨你的孩子吗?恨铁不成钢。通常你恨的是自己……
23请每天跟自己说三遍,「我是好妈妈,我是好妈妈,我是好妈妈。」
24觉得养孩子很没乐趣吗?真正投入心力在孩子身上的,都乐得不得了。
25怕孩子恨你?只要是对的事,让孩子恨你都要坚持……
26讨厌自己是个紧张兮兮的妈妈吗?有时候没办法,你不做,孩子就要放牛吃草去了。
27当小孩犯错时,最好的对策就是跟孩子讨论「最好的对策是什么」。
28孩子自制力的最大来源是什么?
29父母会犯的错,不比孩子少,所以别老是觉得自己高高在上……
30只有小孩会被宠坏?错,大人被宠坏的机率才高呢……
31一个人的魅力,不光是外表一件事就可以说清楚的……
32「孩子终将有自己的家。」有这种心理准备的父母,才可能活出自己。
33将「听话的孩子」视为理所当然?你最后会尝到苦果的……
34别以为孩子不爱你,如果你真的有这种感觉,表示你对孩子的爱,他们没收到。
35任何人如果要用友情来伤害她,至少,在这个阶段,是非常容易的。 
36人活着不能没有朋友,朋友的重要性甚至跟另一半势均力敌。

部分内容连载:
《多对老大好一点》
请父母扪心自问:我们有多少时候,用不一样的眼光看着老大和老二?甚至在同一件事情上,用了不同的标准对他们。只因为老二比较小,就可以有较低的标准吗?还是,因为较小的孩子比较可爱,父母就不自觉地用了比较低的标准?

「老二比较可爱」这件事,不公平在哪里?
刚出生的小婴儿比三岁的小孩可爱,好像是很正常、理所当然的事。但是你有没有想过:当这两个小孩同时长大变成三岁和六岁的时候,想想当初三岁时不被注意的老大,如今老二也三岁了,父母对可爱的感觉,不会因为老二已经三岁了,而有所改变——你还是觉得三岁的,比六岁的可爱。依此类推,等老大老二变成十岁和十三岁时,父母依然觉得:小的那个孩子,永远是可爱的一方。这就是整件事,对老大最不公平的所在——为什么「可爱」的定义,永远被小的那个孩子独占呢!

从头到尾,都不是因为老大不可爱,而是因为「可爱」的感觉是个比较级,不信就再生第三个孩子试试看——包准你会马上将「可爱」两字拱手送给老三,老二的可爱,从此一去不复返。

《孩子天生喜欢跟父母说话》
时常,姊弟俩放学回家后的第一件事,就是和妈妈窝在沙发上聊天。
这个聊天环境的形成,不是因为孩子有很多话想说,也不是因为妈妈多善于倾听,真正的关键只在于一个非常简单的动作:
妈妈先在沙发上坐下来,然后什么事也不做。因为妈妈将自己安置在一个不会移动的位置上,而且呈现无所事事的样子,孩子就自然而然地围过来了。

所以爸妈先不要急着抱怨:为什么我的小孩都不跟我说学校的事?常常问题的关键是卡在:父母老像个陀螺似地转个不停,小孩就很难有机会跟你说话。小孩子,只要看一眼父母的脸色,就知道「现在我还是闭嘴比较聪明」。

《一厢情愿不叫爱》
父母给子女的爱,不可以一厢情愿。
父母给子女的爱,不能用「我是为了你好」,而硬塞给孩子。如果你硬要塞给我的是「钱」,我可能不反对。但如果是「爱」,别傻了,爱是一种心灵上的沟通,「自说自话」称得上是沟通吗?

有人问:如果孩子不让我爱他、排斥我,我就不能无怨无悔地继续爱他吗?当然可以,但是请注意,你所谓的「无怨无悔的爱」,小心不要骚扰到孩子的生活了。就好像,甲男爱乙女,但是乙女不爱甲男,如果甲男还是无法克制地要继续示爱,那就是一种骚扰。

《恨铁不成钢》
因为我知道,我沮丧的不是孩子,而是自己,是自己过不了「浪费了两把电动剃刀的钱」这一关。而且我什至知道,他根本就是遗传了妈妈怕痛的个性,我只要有一点放大镜都看不到的小伤小痛,就会鸡猫子喊叫地「哀号」。

父母对孩子的恨铁不成钢,其实,恨的多半不是孩子,而是自己。自己为什么鼻子不高一点、自己为什么不聪明伶俐一点、自己为什么不胆子大一点、自己为什么不用功一点、自己为什么不看清楚一点再嫁人……

别把对自己的不满,发泄到孩子头上,因为那根本——不关他们的事啊。


作者简介:
汪培珽
生于台北淡水,祖籍安徽桐城
景美女中、淡江大学、纽约圣若望大学硕士
第一份工作五年,台北远企里的远东纺织
第二份工作五年,敦化北路上的美国银行
第三份工作,妈妈,没得离职,也没得退休
第四份工作,作家,目前有八个「书小孩」
承蒙读者照顾,每个书小孩都很争气,感谢

绘者简介:
陈星同
他从九岁开始帮妈妈的书画插图
十岁开始觉得这个工作很勉强
要不是碍于有酬劳可领,他不画的

他的原稿非常干净
因为一笔到底,从不修改
要不要随便你,他没闲情画第二次
他在每幅插画里偷藏的小老鼠
让很多小书迷会跟爸妈抢书看